仙人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不胡说赵世家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赵国与秦国是同一个祖先,特长是会御马,依靠这种特长后代两支都得到了周王室的器重,均获得了封赏。不同的是赵一脉封赏早,但规格小,只封在赵城;秦一脉封赏晚,但被封为国。不过,战国时期,两者都位列七雄之一,而且实力较强,彼此斗得最厉害。赵氏初封是在周穆王时。有一个传说,造父将盗骊、骅骝、绿耳等宝马献给穆王,并驾车带穆王“飞驰”到西王母所在之地,穆王乐而忘归。此时,徐偃王造反,穆王又以火箭般得速度返回将徐偃王打败。作为平叛功臣,造父被封在赵城。

赵氏先祖作为大臣的时候一个鲜明特点是选择君主,“良禽择木而栖”。第一次选择是周宣王时,奄父不再追随宣王,儿子叔带从周到晋国,投奔晋文侯。第二次是赵衰占卜辅佐谁更好,占卜晋献公和几位公子时,卦象不吉;占卜辅佐公子重耳时,大吉。这种大吉是相对赵衰一生及赵氏一族而言,因为跟随重耳后一起流亡十九年。人生虽短,但十九年毫无前景的等待、逃亡,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煎熬,但赵衰坚持住了。在流亡的路上,生下儿子赵盾,归国后,晋文公也将国政大权交给赵衰,赵氏在晋国地位大大提高。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种选择无可厚非,毕竟身后站着是一家族的人。

赵盾,是赵氏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赵盾属于赵衰外室所生的儿子,按照嫡长继位一贯原则,在前有三位兄长情况下,赵盾没有担当族长的资格。史记没有记载赵盾上位的具体原因,只是说赵衰晋妻坚持将翟妻迎回来,将赵盾作为嫡子。可能原因是赵盾确实优秀,让赵氏家族看到家运再上新台阶的可能。从后来,简子赵鞅昏睡几日做的梦来看,赵盾似乎正应了“帝属我一翟犬”的说法,因为赵盾在翟地而生。当然,立贤不立长在赵发展过程中也不是单一的事件,后期贱姬所生赵无恤继承族长位置,同样推动了赵氏发展。赵盾拥有废立国君的权力,这种权力也将自己及家族推上了权力争斗的风头浪尖。晋襄公死后太子年少,赵盾意向立已成人的公子雍继位,耐不住太子母亲“哀求”,立太子。成人后的晋灵公却成长为一个“昏君”,想杀赵盾。赵盾逃跑后,族侄赵穿弑君。赵盾死后,儿子赵朔继承权力,大夫屠岸贾以赵盾弑君为由纠集一帮大将灭赵氏一族,仅留下公孙杵臼和程婴冒死救下的遗腹子。

赵氏孤儿被演义为程婴拿自己的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史记没有这么记载,是从别的地方找了一个年纪相仿的孩子。戏剧是为了更好形成反差效果而已,怎么会有那么巧的事情,程婴正好生了一个那么大的孩子呢。在赵氏复兴过程中,韩厥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种承诺,可能也是一种友情吧。民间程婴救,公卿韩厥推,终于赵氏孤儿站到了晋景公面前,得到国君承认,大臣支持的赵武实现翻盘,屠岸贾一族被诛杀。赵武成人后,程婴选择为“义”而死,选择向公孙杵臼报告完成任务的消息。

关于赵武,史记的记载不多,吴国延陵季子出访晋国,预言晋国国政将归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三人之后。晏婴与叔向对话,也预言晋国国政将归六卿。赵武孤身一人,让赵氏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后有这样的成就,十几年究竟做成了什么事?有无其他公卿以及往年赵氏门人扶持?史记似乎应该给予更多文字记载。

赵简子是赵氏一族夺取晋国公权的最后操盘手,到生涯末期,赵氏掌握的地盘已经和诸侯相同。赵氏夺权,首先在舆论上发起总攻,担任主攻手的是扁鹊,赵简子昏睡几日,扁鹊看后,认为情形和秦穆公相同。作为春秋明君的秦穆公说服力自然很强。赵简子醒后后代将有国。有预言后,一不知名“仙人”拦路为简子解梦,进一步明确赵氏有国是天意,赵氏夺权舆论占据了先机。其次,范氏、中行氏作乱期间,向邯郸大夫午发号施令,并杀午,挑战晋君权威。

赵襄子无恤继承权力后,利用姐夫代国国君祭奠赵简子时机灭掉代国。同时利用六卿之间争斗进入白热化情况,和其他三家一起将范氏和中行氏赶出历史舞台。四家并立时,智伯则认为自己一家独大,向韩赵魏三家发号施令,原以为的带领韩魏两家一起灭赵分地,没想到三家私下达成协议被反杀。作为庶出地位低微的赵襄子在履行完自己的使命后,还政于大哥伯鲁一脉。两代后,赵烈侯与魏、韩两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分晋立国后,关系已经不同于以前做公卿的时候,开始相互攻击,有时又互相帮助。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一不变道理展现的淋漓尽致。几代国君后,赵国历史上的雄主赵武灵王上台。赵因赵武灵王而兴,也因他的性格而使赵国到达顶峰时马上急转直下。赵武灵王初继位时,五国国君称王,而赵国不敢,认为没有那样的实力。与韩魏共同攻打秦国,却失败。攻击周边小国也是无功而返。

痛定思痛的赵武灵王决定胡服骑射。心中却没有底气,与肥义商议,得到大臣支持的赵武灵王亲自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寻求王族势力支持,万事俱备,扫除一切阻力后,赵国胡服骑射,军力大增。通过外交和攻伐,赵国国土面积到达顶峰。拥有超出时代人智慧的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上却犯了“错误”,一心想专谋打仗的自己,将王位传给王子何,自己做主父。后来,又对大儿子感到愧疚,又将代国封给王子章,并派田不礼辅佐。长幼有别,有冲突后,王子章和惠文王发生冲突,最后王子章被杀于主父沙丘宫。担心主父报复的大臣,将主父囚禁在沙丘宫,不给吃喝,活活饿死。一代雄主陨落,秦一统六国的可能性障碍削除。

其后,七国又陷入了互相争斗过程中。战国末期,占有绝对实力的秦国开始蚕食周边韩赵魏楚国土,向韩国索要上党之地。上党太守带城池和人民整体投降赵国,想将祸水外引。无知的赵国竟然吞下上党,与秦国发生了惨烈的长平之战,因为用人不善,四十万赵卒被坑杀,元气大伤,再无力阻挡秦国。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仍不知一致对秦,内部还是相互攻击,燕国竟然想趁赵国元气大伤,占点便宜,侵吞点土地。没想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被打得“跪地求饶”。长平之战后,邯郸被秦围困,信陵君窃符带兵救赵,延续了赵国国运,让七国继续并存了一段时间。但历史车轮滚滚,潮流不可逆转。一支独大的秦国开始发动统一之战,赵国将国家支柱李牧杀死后,赵被灭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