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416/y6vemkl.html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出发,车行百余公里,来到大杨树镇,继续前行4公里,眼前出现了一排排红顶黄墙的建筑,记者以为进入了别墅区,但每户房顶圆锥形的“仙人柱”标志性设计提醒记者:多布库尔猎民村到了。
年,在多布库尔河流域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鄂伦春朝阳猎民村,整体搬迁至现住址,成为鄂伦春自治旗7个猎民村之一。60余户近口人,小小村落幽静自得。记者探访的第一家男主人关学林,刚好开校车去镇里接孩子了。校车也成了女主人索春栓介绍村里生活变化的话头。
“据说,我们村的校车是呼伦贝尔市第一辆校车。”索春栓自豪地说,9年村里有了校车,丈夫就成了“专职司机”。据索春栓介绍,9年,政府给每家每户更换了保暖性更好的门窗,实现了集中供暖,室内通了上下水,有了卫生间和厨房,并且取暖、用水不用自己掏腰包。
进入关有林家,70平方米的房子整洁干净,双开门大冰箱引起了记者注意。在常年偏冷的地方用得着大容量冰箱?“猎民爱吃柳蒿芽。过去没条件都是晒干储存到冬天吃,现在速冻起来,随时都能吃。”关有林的爱人杜霞向记者介绍了冰箱的一大用处。“年村里通了公交车,到镇里买东西很方便。”杜霞说的交通方便,还有一项就是回朝阳老村种地的路也好走了。40多公里的路程,坐火车有快车、慢车,也可以坐客车,还可以骑摩托车,“关键是进村的路都硬化了,过去一下雨,就要穿雨鞋。”杜霞感慨10年来的变化。
与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不同,9年,乌鲁布铁镇乌鲁布铁猎民村50余户余口人从砖房搬进了5层楼房。“当时镇政府都没有楼房。”村民吴春雷满脸笑意地说,每户70平方米,还配建了仓房。除了改善居住条件外,政府还关心村民的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村民低保年年涨,10年前每人每月几十元,现在已到多元,孩子上幼儿园全免费,上中学减免伙食费、住宿费,考上大专以上的学校有学费补贴,研究生、博士生有奖励。”吴春雷介绍的相关情况,与自治旗出台的《鄂伦春自治旗民族教育条例》《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人口发展促进条例》等政策有关。
△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乌鲁布铁猎民村
“有了好政策,幸福生活还得靠实干。”索春栓说,搬迁居住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喝酒的人少了,都知道干活了。杜长春是8年由镇里派到多布库尔猎民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见证了猎民村村风民风变化。“有卖服装的、做蛋糕的,有开野战游戏基地的,还有办养老院的。”杜长春说,年轻人都有活干了,没时间喝酒了。年轻人忙了,老年人也没有享清闲,民族文化和技艺传承还需要老人发力。吴春雷说,镇里要在村里建手工艺坊,有技艺的老人去那里发挥作用,还可以增加收入。
其实,充分挖掘鄂伦春旅游文化资源,已成为自治旗加快发展的一篇大文章。促进猎民村增收,也是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年前还是旗电视台摄像记者的何磊,现已是旗乌力楞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在托扎敏乡木奎猎民村,何磊有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技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由国家、自治区、旗政府支持的鄂伦春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成了传承重要载体。鄂伦春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何磊计划在产业园设立多个独立展示馆,用鄂伦春语和汉语对照介绍鄂伦春民族的生活习俗,搭建演出平台向游客展示鄂伦春族歌舞,提供场地让游客体验鄂伦春族传统技艺……“在这里,阿吉伦老人通过传统手工艺品,一年可以收入两三万元,他带的徒弟也收入可观。”何磊对自己的设想充满信心。
鄂伦春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由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猎民村自带旅游“卖点”。将鄂伦春人狩猎时吸引鹿的鹿哨演变成乐器,把珍藏的狍皮、鹿皮服装进行展示,用桦树皮制作桶、盆、碗、盒等精美旅游纪念品……
“猎民们都知道宣传本民族文化和技艺的重要性。”旗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越说,现在他们参加活动很积极。但传承保护,不能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了样子。除了原有的《鄂伦春自治旗旅游条例》外,年出台的《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进一步对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作出规定。“依法保护,合理开发,惠及百姓。”郭越说,旗里将通过旅游项目建设、非遗文化传承、节庆内容打造等,使鄂伦春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看点。
记者:高新国
编辑:史雅萍
责编:周佳佳
审核:赵彤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