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40622/4410419.html家门口的好幼儿园
——记中山第二幼儿园教师展示活动
展教师风采促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展风采
学习汇报·乐分享
新年伊始,中山第二幼儿园开展了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教师交流展示活动。虽到了学期结尾,但是老师们依然干劲十足,学习热情高涨。展示的老师一个个准备充足,观摩听课的老师专注倾听,认真记录,积极互动评析,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骨
干
教
师
展
风
采
杨曼园教学新秀
大班《猫鼠之夜》
杨老师将“猫鼠”故事融入幼儿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讲讲、听听、跳跳中感受音乐的有趣诙谐,大胆地表现猫、老鼠两个角色不同的动作、神态,将猫和老鼠的小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情体验了音乐活动的魅力。
缪诚君园教学新秀
大班《果盘里的丰收日》
缪老师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所有的动机都不是为了画而画的,需要认知世界;集体学习不能是无意义的技能学习,需要建立情感;活动内容不是师要教而是孩子要学,需要换位思考。她以圆桌授课的形式和孩子一起摸一摸,闻一闻不同的水果,孩子们剪、画、贴的形式大胆地表现了水果的外形特征,活动生动有趣,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徐思炀园教学新秀
大班《奇妙的下午茶》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吃美味的点心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提到任何吃的,都能让孩子眼睛发亮。于是,故事就从“拿手的点心”开始了,在等待点心烘焙的时间里,孩子们用拍手、拍肩、跺脚、蹦跳、舌头等不同的方式表现节奏,表演自己和伙伴们爱吃的点心,做了许多奇妙的事情!最后,大家也跟随着故事里的孩子们吃到了等候已久的美味点心。
陈真真园教学新秀
中班《会说话的手》
陈老师的科常活动,教师从不同层面为幼儿展示了手势的意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幼儿能够动手模仿不同的手势,丰富了对手势的相关经验,整个活动生动有趣,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莫丹燕园教学新秀
中班《好吃的榴莲》
绘本故事《好想吃榴莲》中的小老鼠从想吃榴莲——询问朋友榴莲的味道——被榴莲熏晕——鼓起勇气尝试——和朋友们分享。在童趣之余,让孩子们认识榴莲这一特殊的水果,新事物单凭观察、想象是不能探究到奥秘的,也隐性暗示孩子们要经过实践、尝试才能真正了解新的事物,了解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有意义,这也是绘本的价值所在。
陈夕阳园教学新秀
小班《好吃的火锅》
陈老师开展的美术活动《好吃的火锅》,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在活动中,幼儿尝试了用不同的形状和线条表现火锅里的食物,大胆创作和表现,感受到了冬日“吃火锅”的乐趣。
金静园教学能手
大班《大脚丫跳芭蕾》
《大脚丫跳芭蕾》讲述了主人公贝琳达虽然因为有一双异常的大脚而被排斥在舞蹈舞台之外,但是她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被观众热烈欢迎的故事。金老师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和不同音乐的渲染,使孩子们体会到了贝琳达对芭蕾舞的热爱。在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懂得了实现梦想就要坚持,不轻言放弃。
薛丹倩区教坛新秀
大班《仙人掌旅馆》
薛老师从绘本《仙人掌旅馆》为切入点,选取经历了严冬酷暑、暴雨,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绽放生命之花,还为无数的动物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之所的主人公——“仙人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仙人掌的独特造型,孩子们以绘画形式大胆表现了爱心、超人手臂等造型各异的仙人掌,活动的最后首尾呼应,回归故事,邀请了动物们住到了孩子设计的仙人掌旅馆。
沈文辉区教坛新秀
小班《爆米花》
沈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爆米花”游戏情境,尝试按爆米花的颜色、大小等属性特征进行匹配,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真正将数活动融于幼儿的生活,寓教于乐。
李玮区教学新秀
微讲座《学用“评价指南”》
李老师在聆听了徐则民老师关于《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的报告及自主学习后,不仅向园内老师们开展了“评价指南”的微讲座,也分享了学习后的所思、所悟:“评价指南”是挑战也是契机,要善于运用工具书加强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才能更懂孩子,支持孩子成长,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周婵区学科名师
小班《老狼老狼几点了》
周老师的活动以“老狼老狼几点了”的传统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始终,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游戏中,通过教师扮演老狼,孩子们扮演小羊,躲进窝里不被老狼抓住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数一数有几只羊,能不能被狼抓走的游戏互动中,亲身体验“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乐趣,也在与同伴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了数游戏的快乐。积累数数的经验。
学
习
汇
报
乐
分
享
蔡鑫平学习活动展示
大班《我是猫》
蔡老师的音乐活动《我是猫》,注重游戏情境的运用,引导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通过不同的嗓音和肢体动作来模仿不同性格类型的猫,并在音乐游戏中学唱歌曲,孩子们大胆自信、敢于表现、乐在其中。
韦凡微讲座分享
韦老师聆听了贺蓉老师《关于学习活动,我有话说》的讲座受益匪浅,她从感触最深的“数活动的基本认识”、“六个老师最关心的实践困惑”和“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并围绕学做“偷懒”的老师,尝试“四不”,不做、不教、不说、不care,真正了解幼儿的经验并支持幼儿发展交流了学习体会,让老师们对组织开展数学习活动有了新认识、新启发和新思路。
我们的展示老师准备充足,活动中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教育机智,不光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其中,观摩老师也有不少的收获。在评课环节,我们观摩的老师也能够准确细致地捕捉到展示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大胆自信地分享自己对展示活动的观点。这样的探讨交流形式引发每一位在场老师的思考。相信每一位在场的老师收获了不少对于教育活动的感想与反思,这样的共同学习真的是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啊。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