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票房:万
从来不照相,出场自带BGM的男人,*圣*侠的师傅,他就是*神高进。王晶非常巧妙的挖掘了发哥两种表演方式,失忆前拥有王者之气,失忆后又能玩的洒脱,两者相互结合成就了*神。
近些年发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王晶曾说出原因,那是因为发哥眼神没有了煞气,仔细想想还是蛮有道理的。《*神》在*片的地位就像是《僵尸先生》在僵尸片的地位一般,意义非凡,影响了后面的*圣、*侠等*片。
2、《奇迹》票房:万
*大哥多次在媒体面前说最喜欢的就是《奇迹》,这里指的是他所有的电影。《奇迹》当年的预算打破了之前最高的电影,光是演员服装就换了许多套,是*大哥最用心的一部作品。
相比之前的作品,增加了许多文戏,不过在市场面前他也有所妥协,最后增加了一大段打斗环节。本片最大的看点自然是数明星了,虽然没有《豪门夜宴》《富贵列车》那般强大,不过像*霑、倪匡这样的才子都有客串哦。
3、《合家欢》票房:万
标准*百鸣高志森贺岁片,冷面笑匠许冠文坐镇,衰仔许冠英助力,最主要还有女神王祖贤特别主演,尤其是空姐制服美艳动人,还有任达华梁家辉加盟。
虽说是搞笑合家欢类型,却通过一系列骗保险金的过程讽刺了当时人们对金钱的贪欲。许冠文许冠英兄弟精彩的表演无可挑剔,如果当时许冠杰客串一下就更好了。
4、《阿郎的故事》票房:万
提到杜琪峰的话,大家都会想到黑帮片,很难将《阿郎的故事》这部催泪电影和他联系在一起。
周润发饰演的阿郎是一个浪子形象,可是浪子想要回头的话只能交出生命,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发哥那个骑车的镜头,配上罗大佑的《你的样子》,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最煽情的画面。同时片中发哥和儿子的感情非常要好,小小年纪的*坤玄哭戏感人肺腑,吊打许多小鲜肉,只可惜早早退出了演艺圈。
5、《至尊无上》票房:万
同样是王晶执导,要早于《*神》几个月上映,算是为*神做了一个铺垫。相比*神来说,更多的是儿女情长和黑帮仇杀,*牌的片段少了点。
谭咏麟刘德华两大帅哥配上陈玉莲关之琳两位女神,比较遗憾的就是刘德华陈玉莲不是一对,毕竟他们两个才是杨过和小龙女嘛。大反派龙方正是参演了此片之后才辞掉以前的工作全职当演员的。
6、《新最佳拍档》票房:万
最佳拍档是新艺城电影公司的招牌,前三部都斩获了年度票房冠*,第四部排在第三,第五部《新最佳拍档》虽然和前面相比差了点,不过这个成绩也相当了不起了。
他们请来洪拳大师刘家良执导,张国荣利智加盟,还有李元霸这个新兴动作演员,乌鸦张耀扬也在里面客串。整体来说延续了前面几部的大场面,也有不少插科打诨的搞笑。
7、《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票房:万
前面两部吴宇森执导,主要讲述男人之间的情义,到了第三部换成徐克执导,周润发不再是最大看点,最出彩的而是梅艳芳,这个黑帮大姐大英姿飒爽,在枪战中就是女版小马哥。
徐克出生于越南,本身有一种情结在里面,《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也可以称得上是越南版《乱世佳人》。本身故事剧情和《英雄本色》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借助它的势头,假设没有英雄本色的话,效果也许会更好。
8、《喋血双雄》票房:万
吴宇森没有听从徐克之言拍摄英雄本色3,自己拍摄了《喋血双雄》,一部标准吴宇森式枪战片。杀手小庄和李鹰两个惺惺相惜,警察和杀手原本是对立面,他们却一个不像杀手,一个不像警察,肝胆相照,共同对抗敌人。
吴宇森构筑一个讲道义的江湖,只可惜这个江湖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念旧。正如现在的港片再也回不到当年的辉煌,怀旧的我们只能回看经典。
9、《神勇飞虎霸王花》票房:万
霸王花第二部,延续上一部霸王花和飞虎队之间的相互逗乐,同时冯淬帆终于泡到了胡慧中,估计要让《五福星》其他几位羡慕了吧!
吴君如和楼南光两人相互耍贱,真的是最佳搭档。叶子楣、罗美薇、惠英红等几位霸王花表现可圈可点。
10、《富贵再三逼人》票房:万
骠叔骠婶一家人曾经带给我们许多欢乐,《富贵再三逼人》作为第三部作品,延续前面的梗,财富失而复得,心态也随之变化。
其实富贵系列所反映的就是香港小市民心理,每天做着发财美梦。它们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骠叔骠婶一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种感同身受的心理。
如今骠叔骠婶早已不在,不过他们乐观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将会永远影响着我们,祝愿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安好!
电影作为一种逐利行业,哪里有市场就奔向哪里是非常自然的。对于电影制作行业来说,现在的市场在内地,那么大量香港影人北上就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如同游牧者追逐肥美的水草一样自然。
而这种人才的流动和市场方向的转变,自然会影响作为文化现象的香港电影。严格来说,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香港电影”基本已经结束了,因为连最后的守望者杜琪峰和彭浩翔都已经北上,那么剩下还在坚守香港本土文化和市场拍摄电影的重量级导演就已经可以说没有了。
但是香港电影作为一种地域概念是不会消失的,如同海派电影和岭南电影一样,它们作为中国电影基因多样化的一种保证,不但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有绝对的必要保护它们的差异性存在。
作为一个特殊文化意义上的“香港电影”这个概念,已经死掉了,基本是对历史的追溯与概括,基本谈不上再有较大的更新。这个概念截止期没有明确界线。在我看来,9-7只能算ICU,而且更多显现出来的是“果”而非“因”,《无间道》系列倒是可以看成“香港电影”这一概念的最终挽歌。
“香港电影”这个概念逐渐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
香港仍然是一块电影重镇,仍然有杜琪峰、许鞍华等作者,并且也不时会有个别新人涌现,但这些成就已经是大“华语电影”的成就了。无论从地域人才的参与,还是电影内容的接近,呈现出来的分别是电影作者的分别,而非大地域文化概念上的分别了。
消亡说起来令人伤感,但只要还有大批热爱电影的人仍然在保持创作,仍不时推出好作品,你管它到底是“香港电影”还是“华语电影”呢?
生活本就枯燥
要是再不给自己加点戏
活着还有啥盼头啊
尼古拉斯古娜拉黑暗之神如是说
▼
下一个邦女郎就是你了
▼
名侦探阿不
▼
真相只有一个
▼
这么些年,辛苦了~
▼
这个和我一样了
▼
从小就开始搭台加戏
▼
所以你的记性是好还是差啊
▼
女主设定,天选之人
▼
社会主义热心人儿
▼
现在应该身价不菲了吧
▼
哇塞,
▼
拯救世界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
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呢
▼
早就脑补了一桩桩连环案件
▼
我可不是爱偷听
只是在为破案做准备
▼
论证人的自我修养
▼
我戏精起来连自己都怕
这么看下来
只要心中有戏
人生处处都是舞台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