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雾洞茶揭秘,这些事再也瞒不住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http://www.yushiels.com/m/

雾洞绿峰产于利川市忠路镇雾洞坡一带。采摘本地茶叶,运用、改造传统技艺加工而成,创制于年,属绿茶类。年雾洞绿峰录入(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为国家级新创名茶。

自然环境

利川位于湖北西南隅,地跨北纬29°42′—30°30′,东经°21′—°18′,处于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的交汇部,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是恩施州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集居地之一。市境中部突起而平坦,海拔—米,是鄂西南少有的高山盆地。盆地四周峰峦起伏,沟谷幽深,与中部之高差十分悬殊,海拔一般下降至米,西南郁江出口处为全市最低点,海拔下降至米。境内诸山为巫山及武陵山余脉,齐岳山逶迤西北,莽莽苍苍,横亘天际公里,成为利川高山盆地与四川盆地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有鄂西南“万里长城”之美誉。佛宝山为武陵山余支,忠路小河雾洞坡一带正处大巴山武陵山交汇所形成的川湘凹陷地带之中,是孑遗植物水杉等古老物种的基因库。水清照十丈的清江,倒流千里的郁江,蜿蜒甘甜的谋道溪梅子水施南水(毛坝河)都从利川发源,呈射线状向东西南北四方流去。高山悬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产富物丰,确实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好地方。

雾洞绿峰产地雾东坡,西南距忠路集镇1公里,海拔—余米。雾洞坡下城池坝是宋代龙渠县城和其后忠路土司司治遗址。历史上曾长期为当地土家族苗族先民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在茶、桐、漆、棓(五棓子,没食子酸原料)等土特产的生产和贸易方面,也曾有过辉煌。遗址现存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地下陶制下水管道纵横有序,巨大条石修成的水牢阴森可怖。地上石羊石狮古朴威严,柱础碑幢精雕细刻。遗址后山苍牛坡下曾发现碎石板墓无数,石室墓一座。石室墓额石雕吞口及墓内人物十分精美。风刀霜剑,沧海桑田,历史老人把这一片葱茏的田园装点得分外神秘。温暖的后江河,沁凉的前江河在忠路集镇汇成郁江,绕着雾洞坡麓依依不舍地款款西去,在重庆彭水注入乌江。仅在利川一段的90公里流程中,就有二泉三池四寺五峡六滩七塘八洞十六桥十七渡和三十六溪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雾洞坡附近雕塑出不少令人倾倒的自然奇观。什么“犀牛卧天心”啊,什么“天光一根线”“砥柱撑龙桥”啊,什么“寨公依寨母”“天马飞骑人”啊,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真切,有的朦胧。有的柔情,有的凶猛,把一座终年披着绿色大氅的雾洞坡烘托得更加多姿多彩,楚楚动人。

“雾浮雾洞托彩霞,云归洞口产佳茶。”雾洞坡山腰有石洞,常年云雾缭绕。清泉从洞口流出,明净甘甜,四季不枯。传说洞口曾有古茶树三株,为仙人所植。用洞泉泡洞口之茶,香气四溢,茶尖朝上,形如白鹤展翅腾空,人们饮后能得道成仙。所以,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叫该山之茶为雾洞茶,其泉名白鹤泉。

利川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忠路雾洞坡一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月平均气温3.9℃,7月平均气温26℃,年平均气温15.2℃。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毫米,无霜期天左右。土壤为砂质页岩,PH4.5—5.5。茶山坐东向西,每日清晨郁江雾气蒸腾,迷漫四野。10点以后,阳光漫射,清风徐来,为名茶的生长繁殖提供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据清同治《利川县志》载:“当地土人遍种其茶。其茶清香坚实,经久耐泡,向异他处,亦地气然也。”足见古人对雾洞茶的优异品质和当地优越生态环境的关系,早已有一定的认识。

历史沿革

史载:利川忠路一带古属巴国。东汉以降其地先后为楚巫、黔中、朐忍、巴东等郡县辖地。林木荗密,山地阴湿而排水便利,茶树自古有之。未经炮制的茶叶名“苦荼”,历来即为土人敬献朝廷的十四大贡品之一。南宋在忠路设羁縻龙渠县后,人烟渐臻稠密,城池井然,茶叶的生产制作技术已具一定水平,忠路窦氏秦氏谭氏等族源和苍牛坡上胡王誏墓说明,一些四川陕西广东商人已经迁往忠路定居,从事茶叶贸易。“好个忠路城,山高路不平。清清两江水,养活异乡人。”这首长期传唱的古老民歌就是对古代忠路异乡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生动写照。元、明以后,雾洞茶成为土司进贡之佳品。相传,当年土司进贡以后,明成祖朱棣曾敕诗一首:“此茶生来出雾洞,兄弟结拜在虚空。今夜茗茶同饮后,品居满园辅朝忠。”当时已有品种之分,且能辨别良莠。清代境内茶树栽培越来越多。光绪初年,忠路商贾云集,覃、窦二家专靠茶叶营生。民国时期,米珠薪桂,茶贱如糠茶园多分布在沟、坎、岩坷等瘠薄地带,长势衰败,品种退化,产量锐减。民国二十五年(),境内仅有茶园公顷,产茶吨。至民国三十八年(),茶园降至公顷,产茶40吨,面积产量分别下降82.1%和95%。当时,忠路茶园及产量约占全境的三分之一。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利川解放,人民政府重视茶叶生产,在忠路培育成片茶园60公顷,占当时利川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年全县开垦荒芜茶园公顷,其中,忠路雾洞坡一带所产茶叶多数销往本省及四川邻近县市。年以后,利川掀起开荒种茶热潮,营造梯式茶田公顷,产茶.5吨。其中,雾洞坡一带茶园70公顷,产茶约30吨。年以后,利川茶叶生产更加注重科学,在基层从事特产技术推广年近30寒暑的科技人员杨光兴亲手采摘制作,历三寒暑,终于创制成雾洞绿峰、雾洞翠香、雾洞白毫等名优产品。

雾洞绿峰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齐,明亮,内含硒、锗等微量元素。该茶自问世以来,年获湖北省第二届“陆羽杯”银奖。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赐墨“雾洞茶”三字。年在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被评为“湖北名茶”,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廖汉生品尝该茶后欣然命笔,题写“雾洞绿峰”四个大字。同年,雾洞绿峰的培育创制人高级农艺师杨光兴被国务院评为“在我国农业技术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受到国家奖励。年10月,雾洞绿峰再创佳绩,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牌奖励。年雾洞绿峰先后编入《湖北名优茶》和《中国名优茶选集》。年雾洞绿峰录入(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为国家级新创名茶。

雾洞绿峰工艺稳定,加工生产线科学,年产量1万千克以上。大量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河南等省市,少量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商旅者的广泛好评。

制茶技术

据晋代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及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茶古时为巴东等郡贡品,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之茶树。利川茶树为本地原生。雾洞绿峰茶树系在当地原始老茶树中精选培育所得之结晶。为选择良种,年科技人员深入实地对境内所有茶树品种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历时3年,在忠路雾洞坡一带发现古老茶树3株,分别命名为州茶9号、州茶10号和州茶11号。这三株茶树皆为半乔木、台子茶。州茶9号种树位于雾洞花椒坝,围周70厘米,树高冠幅各3米。州茶10号种树位于雾洞坡山腰,围周90厘米,树高冠幅各3.5米。州茶11号种树位于雾洞坡池子岭,围周厘米,树高冠幅各4米。这些原始型老茶枝叶浓密,都具有早芽、肥壮、叶片茸毛多的良种特点。成叶形为椭圆,平均长10-12厘米,宽4-5厘米。叶面隆起、厚实,叶脉8对以上,边缘锯齿明显。9号、10号种茶,一芽三叶,盛期在三月下旬。11号种茶一芽三叶,盛期虽然较晚,但泡后呈罕见的“冷后混”现象。用以上3株种树的枝条在恩施鹤峰等地扦插,其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持嫩性均强。对所产茶叶进行生化检验,其氨酚比为6,咖啡碱为4.2,水浸出物为43%。年雾洞坡茶区共有茶园.3公顷,年产绿茶吨,几乎全系州茶9号州茶10号和州茶11号三株种树之同类所繁殖。特别是近年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后,1芽1叶的采摘时间大大提前。年州茶11号1芽1叶的开摘时间为3月12日,比原来整整提前22天。

利川古人制茶设施简陋,方法简单,“明火熛,脚板揉,太阳晒,瓦罐熬,大碗喝”的原始工艺和习俗,至今仍在深山民间保存,所饮之茶既酽又苦,与古之苦荼无异。明、清以后制茶作坊逐渐出现,杀青全凭手感目测,极不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从大专院校分来一些专业人才外,县人民政府还于、、先后多次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和派人到外地学习,先后在忠路毛坝等地成立采茶专修班个,制茶专修班45个,共计培训余人次。逐渐提高采茶制茶水平,形成一条适合利川茶叶加工的稳定生产线。

利川雾洞绿峰取料考究,做工精细,原料要求在清明节前后采摘,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不采紫叶或病虫叶。高温杀青,“手不离茶,茶不离手。红锅杀青,悬手搓揉。”温度控制在℃左右,投叶量视锅温高低掌握适量,做到杀匀杀透,不生不焦。至叶色变暗绿,折梗不断,略有清香时,杀青叶及时下锅吹风散热,切忌握堆,确保鲜活。揉捻以轻压为主,投叶量视机型大小适度,不要过多或过少。揉捻时间20分钟左右。二青先采后烘,高温快速定色,达到色泽翠绿鲜活,再行炒干,达到外形条索紧细。最后是细火长烘,使白毫显露,达到足干,切忌后期过多翻拌,以防断碎。至茶叶含水量达6%以下,手捻茶叶成粉末状时,及时下烘摊凉,包装储藏或出售。

名茶文化

利川忠路一带古属巴国。东汉以降其地先后为楚巫、黔中、朐忍、巴东等郡县辖地。宋为龙渠县,元初为忠路寨,元末明玉珍据蜀置宣抚司。明洪武四年为安抚司,天启中改宣慰司,直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其间土司职事虽时有升降,但一直为忠路土司住地。因此,土家族苗族传统茶文化在这一带至今保存较好。

忠路土家族苗族茶文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种习俗之中:第一是茶祭。自古以来,土家族苗族一直把茶当作神物,是大自然对人的恩赐。修房造屋要把五谷盐茶用红布盖着固定在中梁正中,祈求茶盐丰荗五谷丰登。逢年过节祭奠天地祖宗要献茶奠酒。大年除夕之夜,茶农要上山参拜古老茶树,刀头敬酒,虔诚祈祷。据老人传说,为求茶园茶农无灾无害,吉祥平安,古时候还要请巫师打醮作法,牛角声声,鞭炮齐鸣,既神秘又热闹。还要请戏班唱木偶戏和玩皮灯影3至7天,锣鼓铿锵,日夜不绝,既神圣又欢乐。第二是茶食。土家族苗族人一直认为茶是生命的保护神,小孩出生打“三朝”要用茶叶鸡蛋滚眼睛,滚胸部和肚脐。是知人待客的必需品,把会不会炮茶弄饭作为说媳妇衡量姑娘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俗话说:“好喝不过白毛尖,好吃不过茶泡饭。”新茶泡饭清香爽口,是土家族苗族汉子、老人最爱的生活饮食之一,至今在乡下保存流行。“糊米茶”(寺话称焦为糊,糊米即炒焦之米)健肠胃,助消化是少年儿童保健良方。“讨茶”场面热烈,“油茶汤”制作讲究,至今仍是利川忠路沙溪一带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浓重礼仪和佳肴。第三是茶歌。“雾洞坡上白毛尖,白鹤井里汲清泉。幺妹泡茶哥细品,逸神养气润心田。”利川是民歌的海洋,茶歌数量不少,曲调优美古朴。清明前后,茶歌声声,漫山遍野,如风如浪在天地间流淌飞扬。现摘两首中的两段于下:

“正月(的个)采呀茶啊,

茶发芽呀啊,

手提(个)竹篮头插花呀啊。

二月(的个)采呀茶啊,

茶叶儿青呀啊,

采罢茶叶绣手巾。

四角(的个)绣的茶花朵啊,

中间(的)绣我采茶人。”

“隔壁有个李老八

每日每天茶山插

姐哟喂

穷得裤儿打疙瘩

对门有个王老九

每日每天茶山走

姐哟喂

巾挂的巾来柳挂柳

五更金鸡叫哀哀

披起衣裳送乖乖

姐哟喂

手把门拴不愿开

手把门拴不愿开

问声情哥几时来

姐哟喂

今年不来明年来

今年不来明年来

明年不来永不来

姐哟喂

留着鲜花别人采。”

从正月唱到腊月,从今年唱到明年,从采茶姑娘的骄傲情爱唱到采茶人的辛勤悲哀,唱尽茶山茶寨的人生世态,喜怒哀乐。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利川的《五口茶》,它讲述一个书生和姑娘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别具情趣的以茶为媒,以茶传情的恋歌。一边品饮,一边轻唱,沿山沿岭,一问一答,把幺妹的姣羞含蓄和书生的机智巧妙刻画得淋漓尽致。给新娘敬茶和给亡人奠茶时的歌唱,喜事悲唱,悲事喜唱,饱含哲理,妙趣横生。所有这些都说明茶以及由茶而产生的茶文化,早已广泛存在于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茶不仅是土家族苗族文化创作的泉源,而且,也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载体。

几点说明

1、本文为年杨光兴与我(他提供采茶制茶资料我研究执笔)共同写成,年载入《中国名茶志》,现有小的修改补充。

2、年1月29日,我、杨光兴之大女杨晓明三女杨晓东(现雾洞茶厂负责人)和自媒体记者罗明刚到雾洞坡实地考察,采访当地老茶农窦仕言(86岁)窦建武(75岁)等,察看州茶9号、10号和11号种树现状。窦仕言窦建武异口同声说:早年雾洞坡上古茶树到处都是,很多。州茶9号确实在花椒坝,州茶10号确实在雾洞坡山腰白鹤井旁,但州茶11号所在地应叫石广子,他们不知道池子岭这个名字。并说,这些古树(含三棵种树在内)开荒修梯田兴茶园时都被砍了,现在三棵种树的疙蔸还在。随后,窦言武带领我们实地察看了州茶9号、10号和11号种树的现状。

谭宗派年1月30日

谭宗派走访茶园

谭宗派与当地茶农交谈

来源:利川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