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祖宗的智慧,古建筑墙倒屋不塌,虽由人作 [复制链接]

1#
拉萨白癜风医院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329319/
木构架

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

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物都采用木构架形式,墙只起到围护作用,这就形成了“墙倒屋不塌”的一种特点,与西方近代建筑理论中的框架式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现常见的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建筑都是梁和柱承重的构架结构;只不过现存的建筑材料的钢材和混凝土,而我国古代的承重材料主要为木材,木构架又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太和殿须弥座

重视台基,体现等级

正因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为木材,木材又是比较易腐蚀的材料,需要加强保护;所以古代建筑比较重视台基,主要是为了防止木柱根部受潮,台基需要高出地面。但后来逐渐的发展中台基不仅仅有防潮的功能,它的高低与形式也演变为建筑物等级标志,比如不同等级的王公大臣的府第,建筑物台基的高度都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开窗灵活

曲面屋面,反宇向阳

正因为古代建筑墙体是不承重的,所以室内空间的分割也比较灵活,可以随意设置和取消,可亭可仓可室可厅。当然墙体可薄可厚,开窗可大可小适应不同使用要求与南北方的悬殊气候气候。古代建筑的屋顶一般都是呈曲线或曲面形的,屋顶举折或举架形成上陡下缓坡度曲线,使得雨水以最快的速度下注,到达边沿的时候有足够的惯性而远离屋身,檐部的坡度反而又开始平缓,甚至脊线稍微有一点上翘,是为了向阳多纳日照。

反宇向阳

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的构件不能不提斗拱,原来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屋檐的出挑多靠斗拱与其它构件综合受为而实现,而后来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受力体系的优化和简化,斗拱的承重作用逐渐减弱,而演变变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斗拱

仅对必需的构造加以艺术处理

古代建筑讲究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仅对必需的构造加以艺术处理,而不是另外添加装饰物。比如在石柱础上加以雕饰,梁、柱做卷杀,形成梭柱、月梁。屋顶尖端接缝处加屋脊,脊端、屋檐等有穿钉处加设吻兽、垂兽、仙人走兽、帽钉等以防雨、防滑落。油漆彩画也是为了木材防腐,同时加以美化,并非纯粹的装饰。古代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崇尚俭朴,大兴土木一贯列为劳民伤财的事,对于崇伟新巧的建筑贬多于褒。

仙人走兽

院落式布局,山水式园林

说到中国的古建筑就不得不提院落和园林,古代建筑多是围合在院落之中,且配以园林的一个有机综合体。用建筑和墙体围合成院落,以中轴线为基准,若干院落组合,利用建筑的体量大小和位置来区分尊卑内外,来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都属于院落式。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师法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与欧洲大陆的古典园林惯用几何图形、树林修剪、人为造园的做法大相径庭。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的造法技术,多由师徒相传,以实地操作、心传中授为主,虽然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却也更融入了每代师徒的匠心。

中国园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