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文物世界》年06期
□温春爱
介休后土庙史称“道家地”。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旧城西北隅,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由后土庙、三清观、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等数座庙院组成,是一座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且保存完好的全真派道观古建筑群。据庙碑考,其始建年代在北魏年间,之后历经各代修葺、重建、扩建。现存建筑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其占地面积达余平方米。整座庙宇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古建筑思想和格局理念,具有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堪称中国明清建筑之典范。
建筑布局
介休后土庙在其布局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外,还注入了老庄哲学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有限空间内因势而置,纵错承联,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纵向双轴、南北合围之布局。
该建筑群采用了中国传统深进院落式结构,即以木构架之三楹、五楹、七楹……为单位构成单座庙殿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串连排叠组成建筑群。建造时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进行布局,将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后土行宫大殿、三清楼、娘娘殿、吕祖阁、春秋楼、土神庙设于各自中轴线上,以体现长者为上、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朵殿、配殿以及钟鼓楼等建筑,使其左右均衡对称,以表现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对应了道教所谓的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而后根据道教宫观的建筑规制,即庙前建影壁,然后是山门、过殿、主殿。主殿前设献亭、戏台,两侧设配殿等,于是便形成以后土庙影壁、山门、元君殿娘娘殿)为轴线的东侧之中轴线和以三清观影壁、山门、过殿、献亭、三清楼为轴线的西侧之中轴线,造就两庙纵向双轴平行并置之奇特建筑布局。在扩建时,由于后土庙紧靠城墙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于是便以后土庙为基点,按照顺乎"自然"之规律因势而置进行建筑。庙北后土大殿左右设真武庙、三官祠,然后由西往东依次建娘娘殿、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使其横阵并联庙南三清观、后土庙之影壁则与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三庙相对应之三连戏台横向承联,形成了纵贯横联的建筑群体。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一步步向纵深方向展开,依次递进,又向东侧横向铺开,井井有条。如此布局、排序,既使建筑形成了相互呼应、协调变化的空间艺术效果,又使得各建筑主次分明,相互因势拥抱,环顾呼应。
在我们缜密审视这一古建筑群时会看到∶后土庙中心建筑后土行宫大殿偏离其中轴线,而位居三清观之正北,但与三清观中轴线也略有偏离,使人感到有些费解。尽管这一现象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可以证明,但我们通过分析后土庙这一群体建筑的形成并结合道家思想会有所了解。从后土庙现存大量碑碣记载∶明嘉靖十三年()年重建后土庙碑》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梁武帝大同二年皆重修之”;万历二十二年(年X重修后土圣母祠记》“介治之西北隅,地脉与城相连……此有后土圣母祠,东序玄帝,西序三官”嘉靖四十年(年X重修太宁宫殿并创建三门记》“正德丙子(年)……重建,增以献亭乐楼并两廊焉……然楼殿虽饰而土阶犹存,两廊虽建而神像未置,规制虽伟而三门尚未之建也……于工之未完者为之补葺焉,于门之未有者为之创建焉”以及康熙版介休县志》"元至大二年(年)创建三清观",可以看出∶后土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地处旧城之西北且与城相连,元代时偕后土行宫创建三清观三清观是严格遵循道教宫观的建筑规制而建,是非常严谨规整的),到了明代为使后土庙自身体系不断得以完善,便在后土大殿前增建献亭、乐楼和两廊并创建了山门。但客观的地理条件决定其在扩建时只能按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顺序在有限空间内进行设计安排,于是在不违背道教宫观建筑规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势而置进行巧妙布列,将后土庙山门置于三清观东侧娘娘殿之中轴线上。
至于三清观何以置于后土庙之前,这早在明万历元年(年)《介休县重修三清观碑记》中就有"有三清观者偕后土行宫而建,取义不可考也"的记载,几年后即万历六年(年X介休县重修后土庙碑》中也有“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施生相□覆载同功,使有后土而无皇天,不几于重地而遗天,□□于三圣之所行耶。反而思之,南有皇天之阁,斯北有后土之庙,盖以地而配天也”的猜度。今天,我们从分析道家思想来看,三清观如此布局也是有据可依的。道教认为∶等级不同的神祇居处,与人间帝王将相居住在不同等级的宫殿、王府是一样的。所以道教宫观的建筑在其布局上也必然按照长幼尊卑的排序进行设计建造。三清观主神三清为道教最高神,后土庙主神后土娘娘为位次三清的四御之一,是主宰万物之美、大地山川之秀的女性神。根据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三清观主殿————三清楼理应位居前方,而后土大殿则应居后宫”之位。这样,三清观筑于后土行宫之前既是服从道家以及道教建筑思想的需要,同时也是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合理处理的必然。所以说,三清观的建造既不失道教建筑之规制,又使得道教建筑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可谓一举两得。
建筑形制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最常见的有四种∶底殿、硬山、悬山、歇山。在介休后土庙内保存有其中的三种以及各种脊顶优美之组合,在形式的设计和营造上又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形成形态各异的艺术群体。
庙内主体建筑三清楼(即戏楼),是一座以木结构建筑为主,集三清殿、戏楼、三清阁三者为一体的楼阁式建筑,也是庙群中脊顶最高,结构最为复杂的建筑。其造型奇特、结构精巧,是我国古建筑中少有的实例。据明正德十四年(年X创建献楼记》载"后土庙旧有乐棚三间,因其敞坏矮窄不堪,正德丙子春……欲建楼广阔而重修之,奈城下有三清观与乐棚相近,建楼乐愈高而神愈下,可乎”为解决这一矛盾,于是改三清阁筑基,与献楼同合为一,中则分之,起三清圣像于崇楼之极。”成功地解决了修建时神下而乐上”的矛盾,从而也使三清观与后土庙这两组建筑融为一体,造就了前列万圣朝元,后奏献以奉后土”的氛围。
该楼上接云霄,下连中镇,金碧丹彩,覆檐深邃.平面呈凸”字形,突出部分是三清殿与三清阁,较宽的部分是戏楼。其立面又呈品”字形,下面三清正殿前)与后土庙戏楼后),上面三清阁。正面三清楼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底层三清殿后墙外靠东西山墙内壁筑有台阶可行走至二层,二层三清阁设有平座勾栏出围廊,可供人观望。背面戏楼紧依三清楼后墙而建,为二层重檐歇山顶,上、下层之间以楼板作为平行隔壁,底层为三清观与后土庙之通道,上层前出一歇山顶抱厦,三面临空,给戏楼增添了几分妩媚。唱戏时,还可在两侧临时搭建,以扩大戏台使用面积。更令人赞叹的是,作为戏楼在实用方面的处理也是极科学的,底层空旷的通道就像共鸣箱一样,扩音效果非常好;另外,通道出口两侧筑有悬山顶影壁,呈八字形,它不仅起到扩音、收拢观众视觉的实用效果,而且在环境气氛上还使得戏楼更加庄重、神秘。这种将中国建筑中的歇山、十字歇山、悬山等不同的屋顶造型巧妙地衔接在一起,精巧而富于变化的结构形式,在国内实属罕见。此外,三清观东西配殿至北折转与之相连,愈发显得中心稳固突出,结构紧凑、雍容大方,成为明清楼阁式建筑中不可多得之珍品。
其他诸如重檐歇山顶、两旁带悬山造廊房、与北京皇宫太和殿开间略同的后土大殿,卷棚歇山顶、由十根柱子支撑、立于高筑台基之上的献亭,十字歇山顶且小巧别致的钟鼓楼,单坡面硬山顶、左右分歼万圣朝元”之明代群雕悬塑的东西配殿以及娘娘庙、吕祖阁、春秋楼、土神庙,还有国内罕见的三连戏台等建筑,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从中折射出当时介休地区在古庙营造方面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建筑结构
介休后土庙古建筑是以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主,辅以其它结构建筑的建筑形式。
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是以木架为骨干,用砖砌墙壁,用瓦盖屋顶,而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之用,不负屋顶重量。这种木架结构是在柱顶架梁,再于梁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一层梁上立脊瓜柱,搭成一个木构架。在两组构架之间,用枋横向连接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再装檩,这些檩除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外,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另外,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还安装有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枵头和支撑出檐的重量。出檐越远,斗拱的层数越多。屋顶重量便通过斗拱逐层渐次传递下来直到柱的上面,再由柱传递到柱础石,柱础作为支承部件,不仅将屋架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地基,而且还具有防备因地面潮湿侵蚀损坏柱脚的作用。后土庙建筑大多是以斗拱建歇山重檐屋顶,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形成优美曲线,到屋角时,便同时向左右抬高,使屋角之檐加大其仰翻曲度,形成翼角翘起”的现象,这现象历来被视为极特异极神秘,其实在结构上是极合理,极自然的布置。可以说∶屋角的翘起是结构法所促成的,这道道曲线在结构上几乎是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神韵,使本来既沉重又笨拙的大屋顶变得秀逸典雅,如翼轻展,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墙壁和殿宇下宽阔的月台的衬托下,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形成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中国有谚语曾凹房倒屋不塌”,房指墙壁,屋指梁架,其玄妙就在于木构件之交合处。作为建筑骨干的木架,柱、梁以及檩、枋、椽、拱等构件的上下左右纵横联系均以榫卯相贯固,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震波迫及,榫卯可略出错节而无散架之虞。在房屋台基的处理上则是利用传统夯土工艺,即用夯分层夯筑,层间也筑有土柱榫卯,然后再以砖石砌筑。一座座建筑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屹然矗立,其雄壮豪劲的风姿向世人证实自身之坚固。
此外,后土庙少数建筑吕祖阁、关帝庙)则为当地特殊建筑之形制——窑套楼。一层无梁窑,是利用黄土高原取之不尽的黄土资源烧制青砖,再用青砖起拱发券取代梁架结构可无梁,一券一券修筑而成。上层是在窑顶筑基墁砖建悬山、硬山阁楼,砖木结合,巧夺天工。而后土庙影壁则为青砖建造之仿木结构建筑,即先将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划分到每块砖上,在充分考虑受力和形态的情况下,将每块砖砍磨成单个形状,然后再砌合成整体造型。整座建筑立面从墙体到斗拱以及橡头,从转角辅作再到翼角飞扬,丰富多变、和谐匀称。斗拱、飞檐层次分明、用砖质材料虽没有木质建材的透空和轻盈之感,但它却艺术地再现了木结构建筑的某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建筑已不再以建筑材料为局限,而是已经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建筑装饰
介休后土庙除建筑本身外,作为附属的装饰部件——砖、木、石雕以及琉璃制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工艺考究,件件精美绝伦,堪称艺术之珍品。其中浩瀚精湛的琉璃构件却以其数量之庞大、保存之完好、设计之精巧、品种之齐全、造型之优美、釉质之细腻、釉色之纯正、色彩之丰富、做工之精致、烧造之坚实等诸多特点,为国内古建筑专家和文物、美术界学者所称道,享有琉璃艺术博物馆”之美誉。
进入后土庙,仿佛置身于宫殿一般,因为所有建筑都以精美的琉璃装饰。山门前两座砖砌影壁上雕有海水流云、花草树木、二龙戏珠、麒麟八宝、龙戏牡丹、仙山楼阁以及琴、棋、书、画等各种图案,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庙内主体建筑三清楼整个屋顶全部饰以五彩琉璃构件∶金黄色的琉璃莲化脊岭,高耸巍峨的宝刹龙吻,形态各异的浮雕龙凤,色泽艳丽的雕花饰片及各种仙人瑞兽,在阳光的照射下各显其韵。戏楼八字影壁壁面檀内塑有绿色琉璃悬石、流云,麒麟则与众不同蹲卧其中。顶部博风板上镶嵌有紫白两色葡萄,造型逼真、雕琢细腻、色泽鲜艳,使人垂涎欲滴。主殿后土行宫大殿屋顶满饰黄色琉璃,鸱吻高耸,刹兽玲珑,整座殿宇颇有皇家宫殿之气势,金碧辉煌。
后土庙如此优美的琉璃制品无不具有传统的寓意,象征的内涵。后土大殿以纯黄色琉璃覆盖和装饰,是土地和粮食的象征,显示出后土仅次于三清,配享皇天的尊贵显赫地位其他如描绘日月星云,寓意光明永恒;以蝙蝠、绿草、松树和喜鹊作为福、禄、寿、喜的表象用松树、灵芝、狮子、麒麟、龙凤等分别象征长生、祥瑞;用莲花、牡丹象征一品清廉、连年富贵、国色天香、花开富贵;以石榴、老鼠、葡萄暗喻多子多福……。而更具神话色彩的是建筑上的吻兽,相传它是龙王的第九子鸱吻变化而来,说它属水性,所以古代工匠便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将它作为镇物安装在屋顶的不同位置,以避火灾。建筑上其它的一些垂兽、俄兽、背兽、合角兽、套兽也都是其形象,对于后土庙这座木结构群体建筑来说,它不仅是装饰构件,更是必不可少的镇灾之物。再有垂脊上排列整齐的走兽,传说它是龙王的第三子嘲风,它以单行队形式挺立在垂脊上,不仅象征了吉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此外,庙内保存的麒麟闹八宝》二龙闹海X鲤鱼跃龙门X蓬莱仙阁》以及大量的砖木石雕等源自道教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图案可谓家喻户晓,其寓意无一不与平安国泰、风调雨顺、子孙吉祥、福寿康宁等传统内涵有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古代匠师世袭传承,将这些汉民族历史上积淀下来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美好希望和理想,都寄托于仙人瑞兽等吉祥物上,创造出一个个立体感极强的艺术形象。当人们欣赏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时,不仅消除了对庄严肃穆的殿宇的拘谨感,而且还增添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致,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可谓美不胜收。无怪乎,有外国建筑师称中国建筑像中国菜一样,色、香、味俱全。
今天,介休后土庙正以其完备的庙建格局、瑰丽恢弘的道教建筑以及浩繁精湛的系列彩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并向他们展示着独特诱人的魅力和古老苍劲的风姿。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介休市博物馆)
栏目主持/赵曙光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