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送早教不如抓住孩子3个黄金期哈佛儿童研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豆育儿先育己(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究,欢迎转载分享)图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一颗明星,每个孩子从出生在性格上、天赋上也都各有不同,但家长希望儿女“成龙成凤”的心情是大同小异的。

如今早教机构也遍地开花,也是抓住现在年轻父母重视儿童智力开发的心理,在家玩儿还不如送去学学东西,吸引父母去报名。身边也有不少和我家豆豆同龄的小朋友,本定好每周去至少两次早教,但因自己和老公的工作原因,无法维持这个频率,每周只能由年迈的父母带去上一次课。其实,送孩子去早教孩子肯定是有进步的,但要保持上课频率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一周去一次,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双语早教的父母来说,更多是心理安慰罢了。

哈佛儿童行为学家理查德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有3次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家长重视了这几个关键点,有方向性地来“早教”孩子,锻炼大脑,孩子的脑力开发会事半功倍,孩子理所当然更聪明。

01从出生到3岁

记得豆豆大概满月之后,我就开始趁他清醒时拿黑白卡片给他看,他身体不会动,但是一双大眼睛对眼前事物的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黑白卡片这种颜色对比强烈的,一动不动盯着看。小宝宝都是头大身子小,也说明这一阶段大脑的发育速度要快于其他,到孩子三岁时,别看孩子小,大脑其实已经发育了百分之七八十了。那么家长如何抓住这个时期对宝宝进行锻炼呢?

1、视觉上色彩、运动物体的刺激以及听觉刺激

宝宝刚出生时眼前是一片模糊的,啥也看不清,所以满月前就不用太在意视觉上的引导,但是孩子的听觉通常是非常敏锐的,很多宝宝睡觉很轻,也是这个原因,是出生时自带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力。所以此时舒缓的催眠曲、古典钢琴曲都是非常好的陪伴工具。

满月后,宝宝能看到近距离和黑白物品,所以清晰的黑白卡片是和宝宝很好的交流工具。

等到两个月,色彩世界上线,就能渐渐引入彩色卡片了。而到三个月宝宝面对的则是清晰的彩色世界,也会对运动的物品很敏感,所以可以用颜色鲜艳的玩具与他们互动,也能趁此机会锻炼“趴”的能力,为之后大运动发展打好基础。

我之前在给豆豆买玩具时看到一些厂商生产的玩具都是饱和度较低的“莫兰迪”色,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高级色的,看起来非常有质感,但是对宝宝来说,并不能起到刺激视觉的作用,所以建议新手父母还是舍弃为好。

等到再大一些,家长就不用再这么小心翼翼地和孩子玩儿了,房间里每个区域都可以成为早教基地,先从认识家中每一个物品开始,结合绘本和户外活动,促进认知。

2、触觉刺激

医生建议宝宝刚出生就可以开始由家长进行抚触,这其实就是一种触觉刺激。也可以经常抚摸和帮助舒展小手小脚,有利于他们神经末梢和大脑发育。

等到三个月后,可以通过各种玩具绘本例如洞洞书、布偶书来进行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等感官的综合刺激了。

02从3岁到6岁

这个年龄段的娃可能是最活泼好动的了。因为他们正在开始好好认知这个世界,每天都充满新鲜感,也正是因为好奇心强,更容易被外界打扰,俗话说“坐不住”。了解过早教机构的家长很熟悉,这个时期要重视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专注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也是“更聪明”的必要条件之一。

1、家长陪伴但不打扰

孩子需要陪伴,但当他们在玩玩具也好,看绘本也好,甚至看动画片也好,都不要做中断他们的事情,比如喂水、端水果、嘘寒问暖、讨论剧情等等,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2、提供动手机会

孩子研究一样事物是是最认真和专注的,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比如,夏天观察一只蝉是怎么破壳而出的;自己的玩具小车拆开之后看看是由什么零部件构成的;定时给阳台上的仙人柱浇水真的能让它们长高吗,等等。

3、利用专注力训练的绘本和玩具

最近这种绘本也是流行起来了,内容大差不差,通过“找茬”、“迷宫”等形式来让孩子完成挑战。还有像一些益智玩具比如比利时SmartGames的智趣小火车,我给也豆豆买了,挑战很多级,从简到难,大人都可以玩很久,玩具都有适用年龄,是培养专注力的一个更有趣的工具。

岁到12岁

这个阶段大脑发育会逐渐变缓,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时期,也是第一个集中获得大量知识的时期。孩子上学后家长会有更多不同的烦恼,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气得跳脚也屡见不鲜。

孩子获得知识是从学校课堂,那么在家里,父母更多的是扮演陪伴、理解、倾听者的角色,首先获得平和的相处关系。然后,利用共同的户外活动、体育运动时间加强孩子的体能,这样也能活跃孩子思维,了解对同一事物的多种看法。

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不会做的题、喜欢的时尚事物、喜欢的朋友等等都有了了解,分享开心的,疏导心理压力,引导解决困难等等,以平等者而非俯视的姿态,让孩子更有能力而不仅仅是更聪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