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海西晨报」
冬日早晨,阳光正好
信步走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这边风景独好
虽是冬天
但园内花团锦簇绿意盎然
遍布的沙生植物,在肆意生长
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宝宝和多肉植物合影
现场笑声朗朗,十分温馨
拍摄者:林旭东(厦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植物园初冬的风景中
一片粉色的“花树”格外醉人
粉嫩娇艳的它们
又一次将植物园
点缀得浪漫满分~
它们就是
多肉植物区的美丽异木棉
又一年和大家相约在初冬
十多米的“身高”优势
让来到多肉植物区的市民游客
远远就能看见它的一树繁花
其中,一抹最艳丽的粉色
被大家称为“芭比粉”
这里一共有四棵树
每棵树的花色各不相同
优雅的淡粉色、仙气儿十足的白粉
个性十足的黄粉渐变色......
构成了壮观的花海胜境
多肉植物区负责人李兆文介绍:
这几棵美丽异木棉树干挺拔,茎基部膨大,在每年的春、秋季,都会轮流开出粉色、白色的花朵,极其壮观亮眼。而且由于生长在比市区道路边高一些、温度低一点的环境里,它们每年绽放期能持续到12月。
这些美丽异木棉为何能一直开得这么艳丽?李兆文解释,关键要做到养护到位。多肉植物区的这几棵美丽异木棉,每年春秋补肥,秋冬则进行换土,总之,土、肥、水都养护得很到位。例如,同样是给美丽异木棉补肥,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会先挖深坑再埋肥,而且肥料量“管饱”。
有充足的营养和精心的养护,植物园的美丽异木棉当然就能出落得艳冠群芳了。
沉醉于花海中的你
是不是也注意到了
美丽异木棉身后的多肉展馆之一
一馆“海螺”仙人掌科展厅
随着植物园多肉植物区
提升改造项目的推进
一馆就要完成蜕变
旧貌换新颜啦!
“海螺”原本灰色的钢架
眼下已刷好了白色的新漆
穹顶上原本老化的亚克力板
也换成了PC耐力板穹顶
“海螺”四面都是玻璃墙
透光性提高了许多
一馆预计在12月中旬完工
李兆文说:
随着建筑结构架设的完成,半年多前由于整修转移到资源区和露天区域的植物已经开始进场,进行栽培基质的更替。
“当时挪移了几千株仙人掌,现在又回来了。保留9.3米、全国最高的武伦柱仙人掌,搭建3个玻璃展柜打造多肉微景观,对多处景观进行调整。”李兆文说,整修前这里分内外馆,现在打通了,在连接处进行景观带的调整,做微型景观。几平方米的地方也利用到位,种上仙人掌,而且许多都是由植物园自主驯化及扩繁的。
武伦柱仙人掌下面,已经布置了小仙人球,颜色很丰富,红、黄、白颜色错落“交响”,形成让人驻足的景观带。在室外展区,有直径六七十厘米的大型金琥球、9米多的武伦柱、高一米多的巨鹫玉,还有晓裳、老乐柱等柱状仙人掌,形成独特景观。
目前
植物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
各项工程都在稳步推进
多肉植物区
是提升改造的重点项目
所以两座展馆都升级了
二馆“扇贝”多肉展厅正在重修中,将来修好后的主体结构将是全玻璃的“阳光房”。此外展厅将开辟一片地栽区域,原本它以大型芦荟科、龙舌兰科和小型的多肉植物展台为主,重建后将引入块根状的多肉植物等珍稀物种,还将搭建3个玻璃展柜,打造多肉微景观。
一起期待吧~
多肉植物区的喜讯还不止于此
抬头看,猴面包树
又开花结果了!
去年9月
植物园多肉植物区的猴面包树
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惊喜
高度15米以上
胸径达1米多的它们
被引种到植物园后首次结果
单单一棵树上挂果就有十多个
这个数量在国内罕见
猴面包树原产非洲,平时多被称为波巴布树(Baobab),据称有上千年的寿命。其实,猴面包树在非洲是个“胖子”,树干很是粗壮,但厦门和原产地非洲的生长环境不同,树干就细了很多,变得“苗条”了。
猴面包树“一家子”共三棵,今年秋天又开花、挂果了。现在抬头看,树上还有白色的花很是饱满,败花的花萼是红褐色也很美。
其实猴面包树去年结果后,植物园已经播种繁殖,有一部分苗挪到露天种植,现在已经有1米多高,还有一部分做了标本。植物园将来还计划做一块猴面包树的园地。
市园林植物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提升改造工程将在12月底全部完工
届时植物园将以全新的面貌
迎接市民游客的到来
加星标置顶“海西晨报”
厦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