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有是非千载见峄山与邹县县令 [复制链接]

1#
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中国人往往崇拜和敬畏山水。峄山作为邹县这片土地上最闻名的文化名山是许多文人的挚爱。因此,各种抒写峄山的诗词文赋广见于各种典籍、地方志、诗集、自传等。古代县令大都经过了多次各种级别的科举考试,有的是取得举人或进士后方能成为县令,他们大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

中国文人是有大情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的道德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人的*治操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文人的人生志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文人的梦想与豪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人捍卫家国的一往无前与视死如归……

邹县县令,这个重要的文人团体,在和平年代他们处理*事之余游山观水,呼朋唤友吟诗作赋,歌颂这方水土的美好。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他们就是一心家国的铁血男儿,为了心中的信念和这方水土的安危不惜付出生命。这方水土不会忘记他们,峄山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会永远铭记他们。

查阅年版《峄山志》和各种地方志,峄山与邹县县令可谓是结缘颇深。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十天的案子三天断,留下七天爬峄山”说的是邹县县令王尔鉴与峄山的故事。王尔鉴是雍正十一年(公元年)九月任邹县县令。到任的第三年(公元年)夏,邹县大旱,王尔鉴虔诚跪拜二十多里步行到峄山祈雨,一路走来,观者感泣。《邹县志》记载:“俄顷雨集,岁则大熟。”也是这一年,33岁的王尔鉴离任邹县赴任益都县知县,邹县士民要在峄山上立去思碑以纪念,被王尔鉴写诗制止。诗文写道:“三年报*愧无奇,何事堪留去后思。自有是非千载见,若云德怨寸心知。峄峰翠耸云频出,泗水波明月渐移。试看道傍堆叠者,尘封多少昔人碑。”

王尔鉴在邹县三年,多惠*,百姓争诉都能迅速决断。在*务之余,王尔鉴多次登临峄山。他的《峄山种桃》诗写道:“天半峄峰簇锦霞,孤桐老后补桃花。沃根不用人间水,红雨春风到万家”。诗文记录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争,峄山成了一座秃山。王尔鉴号召老百姓把一个个桃核包在泥团里,站在峄山顶上用弹弓往涧谷里弹射。几年后,漫山遍野长满了桃树。“峄山红雨”至今是峄山胜景之一。王尔鉴给峄山厘定了二十四景,分别作诗并作其它歌咏峄山的诗歌多篇。他把对峄山的热爱写在了诗里,也嵌入了石头,他在峄山卧虎石上刻下了“邹鲁秀灵”四个大字,峄山与王尔鉴已融为一体。因此,峄山又被称为桃花峄。

“桃花峄”是峄山的雅称,这个雅称是为了纪念县令王尔鉴。峄山还被称为“郗公峄”,郗公就是郗鉴。

郗鉴,东晋大书法家。永嘉五年,朝廷大乱,郗鉴带领乡民到峄山避难。司马睿当*后,任命郗鉴镇守峄山。他教育自己手下的官兵严肃*法,爱护峄山的所有生灵,并传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伤害峄山。后来,他的小儿子因饥饿生命危在旦夕。保姆和家丁偷捉了一只山鸡救了小公子。保姆知道自己违抗*令而自杀身亡,郗鉴也在悲痛欲绝中当众斩杀了儿子,以正*法。这虽然是一个传说故事,但郗鉴的一身正气却是感人至深的。人们感念郗鉴对峄山做出的贡献,称峄山为“郗公峄”。据说*庭坚任邹县县令时,在峄山鹦鹉石上书刻下“高风亮节”四个大字,以示褒扬。

*庭坚是在宋神宗元丰年间任邹县知县的。他的故事在邹县有许多,他留在邹县的墨宝也有几处,但对于他是否担任过邹县县令一直有争议,我这儿姑且采用《峄山志》的观点,就当他任过县令吧。据说*庭坚在*事之余经常登临峄山,因此留下了多处题刻,峄山险境“一线天”即为*庭坚所题。另外还有卧虎石上的“凌虚直上”,风烟石上的“云蒸霞蔚”等,都为*庭坚所题。可惜的是,这些题刻都没有落款。至今,峄山还流传着一首关于*庭坚的民谣:山谷道人姓*,苏门学士名响。邹峄山不落款,气冲斗牛屈量。性豪气壮情爽,上上下下窝囊。天大朝中无席,愈贬名声愈响。

峄山历史上有四大书院,峄阳书院是其中之一。它的创建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邹县县令方鸣球。据史料记载,峄阳书院大门内有“峄阳书院”石碑,正殿匾额是“尼山一脉”四个大字,楹联“仰止千秋地,折衷六艺场”是方鸣球所题。县令方鸣球还专门撰写了《峄阳书院记》。文中有“……惟邹为万古大圣贤发祥之地,扶舆灵秀……名贤辈出,斯文在兹,由来远矣……越明年乙丑春,相基于峄山之麓,高爽明豁,群峄拱护。若天藏之地,俟兴一代文明之治……”五六百字的文章洋洋洒洒,辞藻堪称唯美。方县令不仅创建了峄阳书院,写了吗《峄阳书院记》,他还为另外一处孤桐书院写了《孤桐书院引》,文笔也很好。

娄一均,清康熙四十八年八月任邹县县令。其在任期间设义学,捕蝗祷雨,捐资修城浚壕。其最大的贡献是纂修《邹县志》。娄一均于康熙五十四年所修的《邹县志》是邹县旧志书中最完备的,是邹县历代县志中唯一被收入国家图书馆的县志。娄一均从邹县县令升任贵州思南府知府时,邹县士民为了怀念他,在峄山灵岩侯官殿前树立石碑,撰写碑文歌颂其功德,称娄公去思碑,也称德*碑。碑上刻有《娄公颂并序》:“公讳一均,字秉轩,浙江会稽人,岁贡生。初授叶县令,丁父忧,服阕补邹县,康熙四十八年八月任。治邹仁惠清廉,士民感其恩。立碑以志不朽。其*绩,载邹志未及悉录……仁风奉远播,恩膏遍周。惟愿我侯,长为借寇。荣迁伊迩,拳卧无由。镌兹金石,永垂不朽。”另外,娄一均还有《登峄山》《咏峄山》《仙人棚》等歌咏峄山的诗文传世。

于斐,汉*镶蓝旗人,康熙六十一年到任邹县县令。峄山玉皇殿前东侧有立于清雍正十年的于斐去思碑。碑文道:“……刑轻*简,万废俱兴。饬学宫,修官署,建官路,立墩台,筑河工之堤堰……置义学田地五处,以延师儒。种种功绩,皆垂不朽。尤加意峄山。凡山中香火之资,丝毫不染。增修山场各处工程,焕然可观……”峄山上“宝玉”“凌霄”二坊及其相关建筑均为于斐创建,至今建筑与题字完好。

卢述张,字义庵。乾隆三十三年任邹县县令。峄山白云宫院内的卢太爷清廉德*感恩碑即百姓为县令卢述张所立。碑文写道:“……三世清节,四杰齐名……兴利除弊,种种善*……以志不忘云。”

王自谨,万历十五年任邹县县令。这是一位像王尔鉴一样酷爱峄山的县令。他在任期间多次登临峄山,根据峄山的地形风貌留下多处题刻。主路上的“八卦石”;东宫莲池里边的“万丈青莲”和“高山流水”“龙池”;孤桐书院的“甘泉洞”“凤鸣朝阳”“峄阳孤桐”;峄山险峰上的“五华天表”“来鹤庵”“峭壁连云”“观海石”“冠子峰”“东方砥柱”等,另外还有“孔子登临处”“登东山而小鲁”“聚仙桥”“隐仙洞”等。这二十余处题刻倾注了王自谨的心血和汗水,也足见他对峄山满满的爱意。

在许多的创建碑和重修碑上我也见到了梁州彦、胡继先等县令的名字,虽然没有见到他们的题字和诗文,但他们为了峄山是出了力的,不应被遗忘。

*********************************

作者简介:付岩芹,邹城市委*校高级讲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宁市首届文化之星,济宁市圣地名师。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邹城地方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多年来,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语言文字报》《中华*》《山东文学》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余篇。年出版散文集《芹献》,年出版儒学专著《孟子*德思想研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